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敦检要闻 > 正文
敦检要闻

检察官小课堂:什么是法?

时间:2023-03-01 10:24:2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提起法律,大家可能感到比较遥远,也可能感到有些神秘。法律是什么?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学习法律有什么用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果违反法律要承担怎么样的法律后果。

大家在法院、检察院门口常常会见到这样威武肃穆的雕塑。这可不是“狮子”,它叫“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神话中“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说话,额头上长有一角。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用角将犯死罪的人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因此,能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獬豸成为公正的象征。这个神话故事体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公平、正义的美好向往。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中国的国家和法起源于夏代。在夏代产生了古代最早的法律--《禹刑》,它相当于现代的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比如规定“贪官”是犯了“墨”罪、“肆无忌惮地杀人”是犯了“贼”罪,都是要被处死的。

虽然中国古代没有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但通过实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对残害未成年人行为的严格处罚,对被遗弃未成年人的救助等措施,对未成年人实现了一些具体的司法保护。如《周礼》中有三赦规定: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其中将幼小的犯罪者与正常人区别对待,就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演变。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保护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为未成年人设定了独立的刑事责任年龄。在封建社会早期,比如秦朝,是以身高作为是否需要接受处罚的标准。汉朝的法律摒弃了秦朝的做法,改成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这样的规定更加合理。以年龄为责任划分标准一直延续到今天。与秦汉相比,唐律等以后的法律则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有了更详细的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夯实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基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 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需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更具可 操作性。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于2006 年12月29 日、2012年10月26日、2020年10月17 日经历了两次修订和一次修正。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增强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那么,法对未成年人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期见!


关闭

智能悬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