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今年以来,敦煌市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治检兴院的重要抓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检察干警文明素质和检察机关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助力检察事业稳步迈上新台阶。
一、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文明之基。一是完善12309检察窗口服务。设置控告申诉、案件受理查询、辩护与代理接待、国家司法救助与国家赔偿等多个服务窗口,实现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件办理“一条龙”服务。及时、规范公开各类执法办案信息,积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树立了公正、文明、规范、公信的良好形象。二是创建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办公楼内墙面、走廊及办公楼外墙面、宣传栏等建成348平方米的法治文化阵地,悬挂法治典故、法律格言、法治标语、法治海报、法律小常识、古代法律知识,将检察文化、廉洁文化、精神文明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精心谋划,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方面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三是优化院内文明创建基础设施。在显著位置悬挂文明提示标牌,倡导遵德守礼诚信守法、培养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设立道德讲堂,积极组织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把提升文化内涵、营造文明氛围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环节,使道德讲堂成为检察干警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
二、提升检察队伍素能,铸就文明之魂。一是全面加强组织保障。以“围绕主题,服务大局,规范执法,提升形象”为工作思路,制定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确立了争创全省、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文明单位的奋斗目标,及时调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工作机构,以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为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强力推进“学习型检察院”建设。把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检察干警参加各类线下及线上培训会50余次,以院领导专题辅导、各业务部门组织学、干警自学、举办交流学习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传学讲学、以学促行”培训机制,做好外出培训“后半篇文章”,实现“1人培训N人收益”,高质效实现学习资源互通互享最大、最优化。开展“检察实务课堂”学习交流活动,着力消除干警“知识恐慌”,全面提升青年干警专业能力和履职水平。三是不断健全司法制约机制。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完善《敦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则》《干警问责细则》《落实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办法》等制度10余项,不断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体系。组织干警签订廉洁从检、意识形态工作等承诺书,持续深化落实“三个规定”,“逢问必录”已成常态。严格把控司法办案廉洁风险,对不批捕、不起诉、改变案件定性、调整量刑建议等重点案件、重点环节进行跟踪监督,严防办案廉洁风险发生。常态化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个规定”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干警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做优检察为民实事,践行文明之风。一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维护社会公益。针对部分市场主体销售过期种子、农药、村民乱占耕地建房、农家园、民宿客栈渗井导致地下水污染、“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周边骆驼圈舍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13件,督促相关部门规范种子和农药销售、完善排水基础设施,新建骆驼集中安置点3个,总面积28.3亩。二是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围绕“同心圆”品牌创建,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人,起诉7人,建立支持起诉、强制报告等五项制度,针对校园周边出行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份,设立“云上”专刊,增设“检察官读绘本”公益活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75场次,受众3478人次。三是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有效解决群众上访难的问题。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45件,耐心解答诉求,实现程序和结果答复100%;摸排司法救助线索4人,救助金额11.83万元。
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绽放文明之花。一是积极响应志愿服务行动。成立敦煌市人民检察院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迎宾大道及社区共建环境卫生整治、路口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为敦煌文明城市创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二是用心用情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行动,对26家特困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送上慰问物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春节、重阳节前后到帮扶村、养老院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驻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引领社会法治意识。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拍摄普法微视频8部,推出“检察官小课堂”栏目,对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以案释法;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志愿普法活动108次,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为敦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